用戶號覺得好才是真的好,一個真正互聯網思維的企業,思考最多的就是用戶,那用戶的煩心事兒就是企業的煩心事兒,你當事兒辦了,處理的好,用戶就會爽起來,這也是當下那些遇到危機的企業在處理時不夠得當的原因。
前些日子出差青島,在出租車上,司機師傅談起了嘀嘀與快的,他說:“同樣是補貼,你看嘀嘀就是即時到賬,快的就是第二天,嘀嘀用起來就很爽。以后不補貼了還是用嘀嘀?!?/p>
這是一個真實的用戶體驗的例子,本來都是要給司機的錢,卻要晚一點,把本來宣傳時拉高的心理預期又降回了原點,甚至是負數值,很多時候就是因為不爽才會有抱怨,才會有品牌的“背叛”。
攜程網爆出泄漏用戶信息的事件,很多用戶心理不爽,對支付安全、對攜程品牌的不信任開始加大,把如此重要的信息寫在日志里,技術水平不敢恭維,大多用戶不會較真你技術如何做,但是此次事件造成的是對品牌的信任度的極大損失,第一時間的負面處理是什么?聲明中表現的不痛不癢,用戶現在潛在的風險依然存在,此刻我作為一個攜程用戶,怎么爽得了。
我們再看看前兩年一直熱炒的海底撈,很多去體驗過的人總會感受到啥叫真正的爽。你吃飯時給你準備手機套、眼鏡布,有孩子的客人還有玩具,甚至還有義務看護人員,你來到海底撈,只要做一件事兒,使勁兒吃!顧客的爽,讓口碑滿天飛,這就是傳播最重要的,心暢快,用戶便可以毫無保留的成為品牌的代言人,甚至讓人家誤以為某某有了你家的“股份”,這真是一件讓品牌興奮的事情。
最近大家常提起互聯網思維,我們做了很多思維、許多行動,其目的都是要鎖定用戶,讓用戶關注品牌,產生興趣,之后轉化行動,甚至成為忠誠用戶,并能夠傳播口碑,在互聯網思維中不論是粉絲思維、迭代思維、極致思維……這一切有直接圍繞用戶的,有間接從產品上打造尖叫點,但是這個環路的重要節點上還是會落腳到用戶,也就是用戶爽不爽!看著你的廣告就有沖動,這是視覺上的爽;購物時的超越心理的體驗,這是心理上的爽;產品到手后的使用體驗,這是觸覺上的爽;把產品與朋友圈分享并獲得大家的稱贊,這是精神上的爽……從爽的分級來看,這就是一個用戶體驗產品的過程,如今很多互聯網思維的企業都在為打造用戶體驗而絞盡腦汁,爽這事兒,真心不好辦!
電商發展了這么多年,一直在做著讓用戶爽的事情,每一家都在不懈的努力,建大倉拼物流,我比你更快,這是讓用戶體驗物流的爽,有些電商退貨上門取還不收費,這已然不是幾年前的事情了,如今售后服務各家都在比,這還真是讓用戶爽的事情,這是在講服務的爽。然而還有這么多年電商一直不變的就是價格,與線下商超比比價格,電商之間價格戰,總之用戶去哪家買東西一些指標看完,還會落到價格,價格是不是能讓用戶爽,這也是關鍵!
真正做一個互聯網思維的企業,思考最多的就是用戶,那用戶的煩心事兒就是企業的煩心事兒,你當事兒辦了,處理的好,用戶就會爽起來,這也是當下那些遇到危機的企業在處理時不夠得當的原因,很多還是以企業為大,看自身利益,避重就輕,用戶不爽了,企業也不會太痛快。
俗話說:“用戶覺得好才是真的好!”搞定用戶這件事兒,還真得下番功夫。